当前位置:菜谱家常菜做法大全有图励志他初中毕业赚千亿身家,被称浙商教父,连马云都敬佩!
他初中毕业赚千亿身家,被称浙商教父,连马云都敬佩!
2022-09-17

又一位中国新首善诞生了!

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2019胡润慈善榜》,出人意料地,位于榜单首位的,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财经大佬,而是48岁的浙商鲁伟鼎,其捐款额达到49.6亿元。

鲁伟鼎是谁?这个名字的出现让很多人一头雾水。

的确,作为“万向系”的少东家,鲁伟鼎向来低调,低调到此次助其登顶的“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宣布成立时,他也不曾出面做出任何公开说明。

2017年10月25日,74岁的鲁冠球去世,鲁伟鼎以“富二代”身份成功接棒。

次年,“鲁伟鼎家族”首次代替“鲁冠球家族”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对于巨富家族的接棒,外界总是充满猜测和想象,而在继承企业和财富之余,鲁伟鼎用慈善规划为家族传承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人物就是鲁伟鼎的父亲,鲁冠球,他的一生可以说充满着传奇色彩。

自称“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是过去近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也是中国现代民营企业发展的标杆。

创业48年,鲁冠球最大、也是最后的梦想,是整车制造。

1945年1月17日,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县宁围乡(现在的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的一个小村庄,初中没有毕业,转去县城的铁器社当学徒。

学成出师前,铁器社因为经济困难精简人员,鲁冠球失去了从农民成为工人的机会,随后在乡村开始了自行车修理、粮食加工、铁匠铺等自主创业之路。

1969年,随着政府提出“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的要求,铁匠鲁冠球筹措4000元人民币的资金,接管了萧山宁围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开始生产万向节、船钉、铁耙、犁刀等产品。

十年后,鲁冠球认为汽车业将在中国有大发展,将产品聚焦为万向节,并将公司名改为“萧山万向节厂”。

万向节,又叫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车驱动系统的万向传动装置的“关节”部件。

鲁冠球的企业经营,与“万向节”灵活调整的风格颇有神似。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随后获得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国推行。

借鉴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鲁冠球先是在1983年承包了萧山万向节厂经营,1984年又以企业名义申请实行股份制,未被批准,他便在工厂实行内部职工入股。

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下了3万套万向节订单,并跻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的供应商名单。

那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次出口美国。

3位记者白天蹲守在万向节厂,逮着谁就和谁聊上一会儿,晚上3个人钻进厂里的一间高低铺宿舍,苦思冥想怎么写好这篇稿子。

他们花了4天时间在万向节厂进行座谈、外围了解。“他太忙了。”周守瑾回忆,到了第五天,鲁冠球正式接受采访,从上午10时一直和他们畅谈到下午,稿件中许多细节,都是一点一点从鲁冠球口中“抠出来”的。

1984年,美国舍勒公司多伊尔先生来万向考察。

对鲁冠球的精准刻画——“一旦拿定了主意,就勇往直前”,从35年前的那篇稿子被印成铅字起,就一直贯穿着万向发展之路。

虽然当时中央对集体经济的政策在逐步放宽,但很多人对于“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耿耿于怀。当时厂里闹了个“奖金风波”:承包第一年,鲁冠球应得8.7万元奖金,但有报道指责鲁冠球搞承包不对,甚至把此事报给中央,最终鲁冠球没有拿这笔奖金,才平息了争议,但他继续走承包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厂里有一辆载货用的5吨大卡车“吉摩西”,鲁冠球常用它接送一些大企业的工程师给职工上课。但用卡车去接客人,鲁冠球很不好意思。

什么时候能造汽车就好了。要便宜一些的,更多人买得起的。鲁冠球立下了这样的誓言:“造汽车是我的一个梦,这个梦,我圆不了,我儿子、我孙子一定要圆!”

“那是80年代啊,汽车还很稀奇,老鲁提出要造车!”在万向一二三公司展厅,摆放着一辆蓝色的Karma电动汽车,目前已经退休的记者周守瑾和万向集团资深副总裁管大源并排站着,无限感慨:“老鲁的造车梦,圆了。”

1994年,成立万向美国公司,7年后,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UAI公司,开创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迄今,万向集团在美国14个州拥有1.3万名员工,每年在美国本土实现产销40亿美元。

“做洋人的老板,用洋人的资本,收购洋人的企业,赚洋人的钱”,鲁冠球成了最具国际化视野、胸怀和战略的中国农民企业家,其下接地上接天的个体的嬗变,折射的恰是最为深刻的国家巨变。

也正是源于此,1991年5月,鲁冠球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华尔街日报》赞誉他是“国家英雄式人物”。

创业49周年,万向集团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改革开放的节点上。

在鲁冠球52岁时,他曾给26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整封信不过八行、七十八个字,虽是微言,却字字言明大义。

万向信托员工张晶晶看了这期节目,久久不能平静。她读了好多遍,还把它珍藏在了自己的朋友圈。

当时,鲁冠球和他一手创立的万向集团,已经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一流企业,而鲁伟鼎尽管年轻,也已经担任万向集团总裁三年。

鲁冠球正是通过这封家书,教导鲁伟鼎怎么用人、怎么识人。短短数行,字里行间情深意切,更是见证岁月变迁。

“别人一周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鲁冠球生前这样总结他的成功“秘诀”。

他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在院子里收拾收拾小菜园子;6点50分到公司开始工作,晚上6点45分下班回家吃饭;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8点继续处理工作,9点开始看书看报,直至零点睡觉。一年中,他只有大年初一这一天在家吃午饭。

Helen学姐认为,那些成功的人,除了机遇和天时地利外,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想要成功,就要负重前行,并且不间断的负重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