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菜谱家常菜做法大全有图时尚内测Real如我 阿里执着toC社交
内测Real如我 阿里执着toC社交
2022-05-24

原标题:内测Real如我 阿里执着toC社交

时隔六年,阿里再战toC社交。9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阿里推出了一款toC社交App“Real如我”。根据产品升级记录,该产品具有美颜相机、场景识别、刷脸识别等功能,目前正在内测中。

钉钉公关部人士对此未予置评,但“阿里”、“社交”这两个关键词已足够引发热议,毕竟社交一直被认为是阿里的短板,之前的toC社交产品“来往”手握集团资源却无疾而终。阿里转向toB市场后,打造出了头部产品钉钉,但在toC社交领域依旧默默无闻。此番阿里重返toC社交格外慎重,在新技术带来的社交机遇之下,也不能忽视各种势力的野心。

低调内测数月

若不是被提前曝光,“Real如我”可能还会低调一段时间。近日有报道称,钉钉事业部近日重启了“来往”项目,产品即是“Real如我”。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了苹果应用商店的信息。资料显示,“Real如我”上线已近一年,期间更新14次,产品升级聚焦在场景识别、美颜相机、朋友印象等,这也是“Real如我”官方强调的功能。

根据天眼查信息,“Real如我”所属公司是“杭州捉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钉钉CEO陈航。2010年,该公司还推出过即时通讯软件“捉急”和校园社交平台“烂烂”,从产品预览上看,“Real如我”也突出了校园特征。

巧合的是,其余的互联网头部平台对校园社交亦兴趣十足。4月,字节跳动参投了校园社交产品“Summer”的A轮融资,9月,字节跳动收购了校园社交产品“Biu校园”。京东金融推出的交友软件“梨喔喔”,也定位于新生代大学生专属社交平台。

从上线时间看,“Real如我”与“Summer”和“Biu校园”差不多,不过几乎不为人知。客观原因是“Real如我”仍在内测期,据业内人士观察,一般社交产品的内测期在半年左右,“Real如我”已经测试11个月却未全面开放,阿里对“Real如我”的慎重可见一斑。

但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内测就是检验各种功能,时间长短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意义是找一个最合适推出的时间点。以“Real如我”为例,他认为,“合适的时机是看对手什么时候犯错,或对手会不会推出类似产品。所谓对手就是百度、字节跳动等头部平台”。

不死心的toC市场

六年前,阿里也想抓住toC社交的进攻时机,不过当年力推的“来往”早已成为过去时。不同于“Real如我”,“来往”推出时异常高调,定位于熟人社交,最有代表性的功能是阅后即焚,是阿里首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

彼时,阿里为“来往”倾注了大量资源。有消息称,时任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要求,每一个阿里员工必须有外部来往100个用户,并面向微信发起挑战。马云称,“来往最大的特色是几万名员工不服输的精神”,表示应该“用愚公之精神去挑战X信”。

不过事与愿违,“来往”并未完成这一使命,于2015年更名“点点虫”,继续在toC社交市场摸索。从产品升级记录可以看出,“点点虫”保留了阅后即焚功能,还试图抓住网络直播风口。遗憾的是,更名未帮助“来往”逆袭。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目前“点点虫”仍可被正常下载使用,不过已经一年未更新,用户的动态普遍停留在2015年。

“论资源,‘来往’确实很有竞争优势,最终失败主要是因为生不逢时。”张毅说,“当时正是智能手机时代,用户社交方式发生改变,是一个机遇期。‘来往’与微信的定位一样,都是熟人社交。而那时微信已经占领了市场。用户更换社交应用的成本太高了,并不是个好时机。”

见势不妙,阿里及时转移了赛道,于2014年底在“来往”的基础架构上推出了钉钉,由原“来往”的团队操刀。当时腾讯还未正式推出企业微信,钉钉用先发优势卡住了toB社交赛道。

拼版图补短板

只有toB社交的胜利够吗?对于一款垂直类的产品而言或许已经够了,但对于阿里这样的顶级流量平台来说,却是个心病。

“阿里对toC社交的执着,其实反映了它的紧迫感,现在移动流量红利不再,阿里的电商基因,让它在获取流量上很被动,也很贵。如果花钱买流量会影响利润,所以它一直尝试自己做”,张毅说。

阿里在流量获取上的弱势,在单一应用的月活规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腾讯财报,2019年二季度微信及海外版合并月活跃用户数为11.3亿。支付宝是阿里系最大的App,最新的官方数据来自于2018年四季度财报,支付宝和附属公司全球活跃用户超过10亿。而当时,微信及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亿。

参考第三方大数据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截至2019年6月的数据来看,微信月活跃用户数为9.4亿,支付宝为6.5亿,钉钉为4780.5万。对比多种统计口径,从月活跃用户规模上来看,微信的优势都更为明显。

成立九年来,微信是中国互联网市场毫无疑问的第一,但日益庞大的微信也开始臃肿。“功能繁多”、“微商聚集”是用户普遍的槽点。张毅认为,“正因为微信变得越来越重,所以阿里和其他势力才蠢蠢欲动,这的确是一个机会”。这批挑战者们也开始吸取经验,纷纷绕开熟人社交,从校园、银发人群、陌生人等垂直领域找入口。不过目前尚未看到某一款产品做到流量与商业化共赢。

与垂直类平台不同,阿里有资金,也有直接变现的渠道,不过这些在电商市场的优势能否玩转toC社交,还需要时间验证。